编者按:自学校开展“内涵建设 质量提升——促进综合性大学建设”思想大讨论以来,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积极行动,在全院师生中开展思想大讨论系列活动,通过集中学习、辅导报告、研讨交流、撰写征文和学习体会,广泛开展思想大讨论活动。全院师生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干在实处,为建设为建设全国知名、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体现外院担当,做出外院贡献!外院教职工积极参加思想大讨论活动,撰写活动征文6篇,学习体会28篇,为学校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贡献智慧。从今天开始,学院网站将陆续刊登部分优秀征文和学习体会,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现状研究
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促进综合性大学创建征文
日语系 李小俞
当今世界, 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和力量源泉。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首先就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高等院校作为传递文明、 创新思想的主阵地, 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推动力, 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在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中, 高校应自觉承担使命, 积极探索, 开拓文化传承创新的新途径。
一、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传承不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忽视。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不够深入。
(二)创新氛围不浓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和机制尚未完善,学校对创新的支持不够充分,缺乏创新创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三)文化创新成果应用不足。高校在文化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未能得到有效应用,缺乏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学校与行业、社会组织的合作机会有限,文化创新成果无法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不强。部分高校在内涵建设中,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识和行动不够强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缺乏对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整体规划和指导。
(五)缺乏跨学科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但高校在这方面存在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学校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不够紧密,限制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六)缺乏评价与奖励机制。高校对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奖励机制。对于文化创新研究成果和创新项目的评价和认可不足,无法有效激励师生进行文化创新工作。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措施来推动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二、国内外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经验启示
(一)国内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经验启示
1. 清华大学的文化传承项目,清华大学推出了“清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计划”,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活动,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该项目包括传统文化讲座、传统乐器演奏、书法、绘画等课程,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研究与创新。高校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艺术展览、传统文化体验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2. 北京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北京大学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业比赛和创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通过增设传统文化课程、文化创新与创业课程等,提供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 上海交通大学的文化创新项目,上海交通大学设立了“文化创新与传承研究中心”,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展文化创新研究。该中心组织了一系列文化创新项目,如数字化传统文化保护与展示、跨学科研究等,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高校与社会机构、企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文化创新项目。通过与社会合作,将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4. 浙江大学的跨学科合作,浙江大学通过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和研究中心,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交叉融合。例如,浙江大学成立了“数字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通过计算机科学、艺术与设计等学科的跨界合作,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注重将文化创新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并进行推广。例如,通过举办创新展览、成果展示等方式,将学生和教师的文化创新成果与社会进行对接。
这些国内高校的经验启示表明,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文化创新研究以及跨学科合作等方式,可以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在高校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国外高校的经验
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组织文化活动、开设文化讲座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例如,哈佛大学的“人文科学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人文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完整体系,包括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等。例如,斯坦福大学的“创新与创业”课程和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支持。
3.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与社会机构、企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文化创新项目。例如,英国剑桥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剑桥创新项目”致力于将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推动社会发展。
4. 强化跨学科合作,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跨学科合作。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就是一个跨学科的创新研究中心,聚集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
5. 建立评价与奖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文化创新研究。例如,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创新学分制度”将学生在创新研究和实践中的成果纳入学分评估体系,激励学生进行文化创新工作。
综合以上国外高校的经验启示,可以为国内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推动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三、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
一是高校要提高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动性。
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功能之一,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高校要从文化传承创新角度认清高校的这一重要使命,把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探索实践贯穿在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做好经验积累工作。还要走出校门,积极地同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博采众长,根据本校实际和本地区特色,形成具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从而提升学校的内涵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增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高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理应负起传承创新文化,引导社会价值和社会行为良性发展,必须唤醒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意识,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引领文化创新意识,凝聚民族向心力,激发民族创造力的历史使命,为国家顺利实现经济社会转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是完善课程体系。
增设传统文化课程和文化创新课程,并将其纳入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中。鼓励跨学科的合作,将传统文化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节、艺术展览、演出等,鼓励学生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文化创新成果。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 强化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要向大学生展现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要彰显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勃勃生机, 从而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 帮助大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国外文化, 正确认识他国文化的优势和不足, 并将他国优秀文化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中, 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五加强学校与社会合作。与文化机构、企业、社区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通过合作,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促进文化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六是建立评价与奖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纳入教育评估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奖励和荣誉,激励更多人参与到文化创新中来。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高校内的蓬勃发展。